新闻传播行业“大咖”进校园 --媒体与传播系“新闻深一度”工作坊顺利举办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5-05-19 21:44   阅读:   编辑:晏英豪

       AIGC为新闻行业带来了哪些变化,新闻记者的角色又有何转变,这些行业变化是学院关注的重点。5月13日下午,媒体与传播系“新闻深一度”工作坊在成都东区238教室顺利开展。本次工作坊由媒体与传播系银龄教师钟克勋教授发起,并邀请了就职于四川主流媒体的邵明亮、邹万明、张菲菲、李婷四位行业“大咖”,围绕行业前沿动态和新闻记者的从业实践,与在场师生进行深入交流。

四川农村日报邹万明进行分享

       邹万明,四川农村日报记者,就“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的应用”主题与在场师生展开了深入交流。他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全面渗透至新闻制作的各个环节,并介绍了诸如自动撰稿机器人、虚拟主播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在新闻行业的应用实例,展示了主流媒体运用AIGC技术创作的高质量传播作品。此外,他还着重指出了AIGC技术所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促使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四川日报邵明亮进行分享

       邵明亮,四川日报记者,结合其丰富的新闻行业经验及媒体融合在国内的演进历程,向我们阐述了传统新闻采编流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转变。他指出,新闻采写活动已从以往的“独立作战”模式演变为现今的“生态协同”模式,而信息传播方式亦由“单一传播”演变为“多维互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邵记者在现场展示了川报集团的数字记者矩阵,这一展示极大地拓宽了在场师生对于人工智能在新闻领域应用的视野。

封面传媒张菲菲进行分享

       封面传媒的编辑张菲菲,从华西都市报的发展历程着手,详尽阐述了作为国内首份都市报的媒介转型历程,并展示了封面媒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智媒云传媒行业大模型。此次介绍使在座的师生对人工智能在传媒生产流程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她针对当前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别分享了封面传媒在招聘新闻工作者时所重视的六项关键技能,为现场的新闻专业学生指出了明确的能力提升路径。

四川日报李婷进行分享

       最后,四川日报的李婷记者则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技巧,她鼓励在场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拍摄、采访、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新闻报道新角度,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认为,新闻专业的学习不仅是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是个人成长与社会交往能力的综合提升。

现场互动与作品点评环节

       在工作坊的交流互动环节,在场学生积极提问,围绕AI工具的具体使用技巧、新闻采写的能力提升以及新闻行业的职业选择等话题,与四位嘉宾进行了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工作坊还特别设置了学生作品的点评环节,四位来自行业一线的记者、编辑为媒体与传播系的学生新闻作品进行了现场点评与指导,并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提升建议。

钟克勋教授作总结分享

       活动最后,本次活动的发起人,媒体传播系钟克勋教授进行了总结分享,他特别强调了新闻学子要利用假期积极投入到新闻实践中去,在实战中提升能力,并加深对新闻行业的理解,找准自己的定位与目标,为将来真正进入媒体行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工作坊现场合影

       本次“新闻深一度”工作坊通过嘉宾分享与现场交流,勾勒出媒体行业在技术变革中的发展图景,为现场新闻学子解开了“技术焦虑”的症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对新闻行业带来的改变,并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找准自身的努力方向。


文字编辑:晏英豪 黄洪印

图片拍摄:蒋洁

初审:王健

复审:何思敏

终审:李文波

202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