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深入探究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推动大熊猫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竹梦乡野”团队前往四川省平武县及成都相关地区,针对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现状以及文创产品开发这三大主题展开专题调研。在调研期间,该团队获得了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平武县各级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以及文创机构的有力支持,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市场调研等途径,全面了解了当地在生态保护与文化创意领域的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

学院“竹梦乡野”成员与当地村委对接
聚焦生态与人居:摸清共生现状,探寻协同路径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队伍与基层政府以及村庄负责人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全面且系统地了解了当地大熊猫生态保护以及居民生活环境的基本状况。于乡村地区,调研队伍通过走访村民家庭,收集了居民对于生态保护的认知、生态环境变化对其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等第一手资料,从而明确了人居环境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与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对接过程中,调研队伍全面了解了当地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整体规划、资金投入、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掌握了行政力量在平衡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方面的具体举措。同时,队伍深入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分布等生态特征,学习了AI识别、无人机测绘等科技手段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直观感受到了生态保护的科技化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当地在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时,始终注重与居民生活需求相协调,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推动形成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局面。

“竹梦乡野”团队在老沟河自然保护区座谈过程
筑牢文创根基:调研市场需求,探索开发路径
围绕大熊猫文创产品的开发,团队构建了“素材收集—市场调研—专业提升”的调研体系。在生态调研期间,共计拍摄超过4000张照片、500条时长一分钟以上的高质量视频素材,内容涉及三十余种动植物及自然景观,为文创产品设计积累了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要素。


学院“竹梦乡野”队伍调研过程
在成都宽窄巷子等文创产品集中区域,调研队伍深入各商户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全面且细致地了解大熊猫文创产品的市场需求、用户偏好,以及现有产品的优势与不足,并梳理形成系统的文本资料与图像资料。此后,调研队伍前往小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专业设计师展开深入交流,学习文创产品的设计逻辑、开发流程以及市场运营策略。专业人士着重指出,文创产品的核心在于以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其深厚内涵,借助精彩文案与动人故事增强产品的情感共鸣。这为调研队伍明确了文创产品开发的方向,即把大熊猫生态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入产品设计,打造出兼具生态内涵与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
深化调研成果:凝聚发展合力,明确实践方向
本次调研了解了大熊猫生态环境保护与人居环境协同的现状,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的市场需求和设计要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调研队伍依据调研成果,梳理归纳出三大工作方向:其一,整理生态与人居关系的调研数据,为地方政府制定生态保护与民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其二,推进校地合作,将收集到的生态素材转化为文创设计资源,助力地方开发具有特色的大熊猫文创产品;其三,总结文创产品开发的市场规律和设计经验,为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供案例支持。

团队与平武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吴勇合影

团队合影
队伍成员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作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对大熊猫生态保护与文创开发的研究工作,充分施展高校的智力优势,为促进生态保护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贡献青年力量。此次实践活动也为校地协同开展生态研究与文化创新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探索,推动构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图文编辑:揭濡兮、胡渊文
排版编辑:晏英豪
初审:谭智文
复审:王健
终审:何思敏
2025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