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要求,提升辅导员队伍数智素养与创新能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经验型向数据驱动、智能辅助的新型模式转型,10月17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在成都校区(东区)L5-345教室与德阳校区图书馆425办公室同步召开“育人深耕,数智赋能——AI赋能思政教育工作”专项研讨会。学院分党委书记彭雯秀,副书记林琳、马俊以及全体辅导员参会。

分党委书记彭雯秀发言(成都校区(东区))
会议聚焦学生危机处置、AI教育改革推进及班级管理经验分享等核心议题,旨在通过技术赋能实现育人个性化辅导与前瞻性干预。分党委书记彭雯秀首先从政策层面明确了新时代辅导员队伍的职责与使命,对学生工作提出多维度、高标准要求。她强调,在危机处置方面,必须坚持“学生人身安全优先”原则,规范处置流程,构建科学应对体系;要善于借鉴典型案例,破解家校沟通难题。面对新时代育人挑战,彭雯秀指出,必须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充分利用AI技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智能化水平。

会议现场(德阳校区)
作为本次培训的重要环节,分党委副书记林琳组织全体辅导员开展了政治理论学习,系统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历程。她强调,要从这段承载着民族记忆与伟大精神的历史中汲取力量,并将其转化为育人工作的内在动力。与会人员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致表示要将抗战精神有效融入育人全过程,以此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分党委副书记林琳领学(成都校区)
在经验分享环节,两位辅导员系统展示了如何将AI思维与方法融入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辅导员袁海月以“凝心聚力,共享荣光”为主题,分享了班级管理经验。她通过每月举办主题班会、组织红色研学活动,以“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模式强化思想引领。在日常管理方面,设立“五育”工作室,运用信息化平台辅助开展管理工作;在学风建设中,通过系统数据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分级实施帮扶计划,助力学习困难学生重返课堂。在突发事件处置方面,她总结出“理性沟通、工作留痕、及时联动”的有效做法,并积极探索应用AI技术分析学生数据,以提升研判精准度与干预效率。

辅导员袁海月进行分享
辅导员袁锦涛围绕“辅导员工作与学生成长”展示了AI赋能下的管理创新。他提出的“班级管理五步法”形成了“预警-处置-反馈”的工作闭环;“三维五组工作法”构建了“辅导员-班委-学生”三级联动机制,配合“三平方工作法”分阶段指导学生成长。其中,“黄金30分钟响应机制”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效果显著;“双深度”沟通方式和家校协同体系,为开展心理疏导和家校沟通提供了明确指引。这些实践探索表明,AI技术为思政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初步展现出在提升育人工作精准性和前瞻性方面的潜力。

辅导员袁锦涛进行分享
分党委副书记马俊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辅导员要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心系学生成长,既要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又要扎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她指出,育人工作需久久为功,要以制度化思维推动日常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面对新时代学生特点,要善用AI技术赋能工作创新,在学生管理、危机处置等关键环节形成完整闭环机制。

分党委副书记马俊总结发言(成都校区)
此次研讨会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案例研讨”的多维模式,使辅导员队伍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掌握了“AI+思政”的实用技巧。与会辅导员表示,将把会议精神与“AI+班级管理”“AI+危机处置”等创新实践融入日常工作,以专业能力和饱满热情履行职责,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学校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培训会合影
编辑:沈永凤、李伟艺、吴凯
初审:虞飞
复审:林琳
终审:彭雯秀
202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