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2024届毕业作品汇报展于2024年6月19日至6月30日正式开展,参展专业包括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等5大专业。
2024届毕业展览主视觉kv海报
环境设计系景观设计方向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作品标题:山环水绕,金银乡村——基于农旅融合理念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学生姓名:康国华/指导老师:费雯
作品简介:以生态为基础,以农耕文化来展示,打造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节点,材料方面多以乡土材料为主。植物保留并善用原有乡土植物,在保证乡村原有风貌的同时,对乡村进行景观设计,让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丰富其游玩项目,设计集休闲、研学、认养、科普、观赏等功能一体。
作品标题:可持续背景下模块化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市洪江路街头公园为例
学生姓名:李亦婷/指导老师:雷施宇
作品简介:本设计通过模块化设施的设计手法,旨在打造一个独具魅力的可持续模块化公园,采用多种构件组合方法实现这一目的。创造集生活美学,共享时光,多样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新场景,并以成都市洪江路街头公园为载体,探索模块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作品标题:东滨Ÿ颐雅游园——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夜游主题公园
学生姓名:孟娟/指导老师:杨潇涵
作品简介:场地选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滨江东路和金泉街绿地,总规划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该场地荒废面积较多,植被杂乱,布局单一,缺乏美观性。锦江水文化对地区影响深远,场地周边夜景是成都夜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夜游锦江也成为了当下的潮流。从这里诞生的水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与自然的平衡。在成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水文化与道家思想水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成都锦江水文化推崇柔和不争。这种精神内涵与道家的水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成都锦江水文化与道家思想水文化在自然哲学、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等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道家水文化的影响,使得成都水文化成为了一种更为丰富、深入人心的传统水文化。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理念。在道家的宇宙观中,水是实现这一理念的重要元素。本次设计通过运用中国神话故事和地域文化进行景观设计,旨在创造一个令人身临其境的神话氛围;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为公园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以提升公园景观的互动性、沉浸感,激发游客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游览体验。旨在既能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为公园景观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文化与城市夜游公园的深度融合,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作品标题:“艺境梦园”——基于工业遗址更新视角下的旧工厂改造设计研究
学生姓名:彭娟/指导老师:杨潇涵
作品简介:本次设计旨在重塑工业遗址园区,通过提取工厂的陈旧机器设备,以水泥柱元素为核心,抽象提取陈旧机器设备,结合圆形、曲线形柱体营造出典型的工业风,同时通过锈钢板等材料的运用,增强视觉效果和传达历史的厚重感。
作品标题:Echo Of Humanity:MBTI主题公园——基于交互理念的主题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学生姓名:孙文越/指导老师:张杰
作品简介:该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两河城市森林公园西区,总面积约19150平方米,场地西侧和东侧为居民区,本区域是原两河城市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内有一个湖泊,自然资源丰富。本案基于交互理念结合设计,交互理念的产生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突破,其理念对于增强人与人、人与景、景与景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桥梁作用,从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愉悦感,结合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该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就是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这个人就有哪方面的偏好,人格被分为I人(内向)和E人(外向)两大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喜欢互动的方式不同,这两类人格往往喜欢不同的环境。因此,将MBTI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园改造中,针对性的功能分区和多样化的空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打造出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主题公园,提高城市公园的使用率和社会效益。
设计将地块分为两大区域,E区和I区,分别相对应的是动区和静区,再结合MBTI理论对应不同人格的特点,运用交互理念将每个节点进行设计和分类,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类互动项目,迎合不同人格类型游客的需求。
作品标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学生姓名:王妃翊/指导老师:谭智文
作品简介:本次设计以“弹性景观”理念为导向,以彭山区湿地公园为设计场地,意在打造具有自我修复优势和潜力的场地,旨在构建场地内部的水、生物、工程、社会、文化弹性。并且依照“一环、二层、三轴、六区、多点”的整体场地布局,对场地内部进行重新构造,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地域文化、亲水性、整体性的设计原则,使得“弹性”这一理念贯穿整个场地设计。通过不同的水位淹没区、驳岸设计、雨洪管理及可渗透设施、划分生态层级、场地内部食物链建造、透水铺装的采用、和场地功能转变等设计,全方位、多层次的营造能够满足游客娱乐、休憩、游赏又兼具生态及弹性的湿地公园景观。
作品标题:行星之舞•宇宙之律——基于全民科学教育背景下的宇宙主题公园设计研究
学生姓名:王莉萍/指导老师:费雯
作品简介:本设计是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主,通过提取各个行星的元素打造景观场景、互动体验和创新科技手段,满足游客学习、探索和娱乐需求的宇宙主题公园。
作品标题:拾趣——基于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儿童趣味性公园景观设计
学生姓名:王森/指导老师:雷施宇
作品简介:本设计通过对自然教育理念在儿童公共景观空间设计及趣味性活动设计进行应用。分为活动体验策略、多种感知策略、适度设计策略。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多样性环境里可以丰富儿童自然体验,激发儿童的玩乐天性。
作品标题:破土而生的萌芽——基于自然教育理念下种子科普公园
学生姓名:王宇欣/指导老师:费雯
作品简介:本设计以种子生长周期来对场地景观进行规划,采用体验式、探索性、故事性和观察式科普教育方式,并与城市绿地相结合,提供一个互动性、教育性、娱乐性强的种子科普公园,推动人们对生态保护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作品标题:MGC(Mid-Ground Center)——浅析HIPHOP元素在城市潮流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夏欣雨/指导老师:刘建业
作品简介:HIPHOP文化主要要素为涂鸦(GRAFFITI)、街舞(DANCE)、说唱(RAP)、DJ (Disc Jockey)以及相关的运动类。由于近些年说唱的兴起HIPHOP文化也逐渐被大家熟知,因此现阶段是HIPHOP文化被大众所熟知的过程,是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这也就是作品名称Mid-Ground Center的由来。在此作品中,主要将HIPHOP的各个要素形态和颜色融入到各个功能分区。各个分区中的重要节点采用相对应元素的形态提取。同时运用与各元素相对应的高饱和颜色为主,再加入附近分区元素的颜色为辅,以达到各个分区能体现文化元素特点的同时,让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有联系,相互有互动,使公园整体氛围感更强。在公园打造特色的轮滑、滑板、自行车场地,音乐表演舞台,涂鸦墙以及篮球场为各类爱好者提供氛围和场地。
作品标题:基于存量活化视角下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资阳市青年林湿地公园为例
学生姓名:严婷/指导老师:张杰
作品简介:本设计在存量活化视角下对城市湿地公园进行活化再利用,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更新原有道路,增设不同体验感的活动场地,高架桥等,打造一个可达性,归属感,生态感,功能感的城市湿地公园,促进生态湿地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品标题:衍生——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设计研究
学生姓名:姚娅利/指导老师:张杰
作品简介:本设计结合交互设计理念,提取武侯区三国文化中“火烧赤壁”三国故事,以水、火、弓箭和羽毛扇为设计元素,结合现代手段,致力于打造集休闲、活动、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公园,形成景观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融合。
作品标题:基于健康理念下的疗愈型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市成华区五彩公园为例
学生姓名:张海清/指导老师:雷施宇
作品简介:本设计以成都市成华区五彩公园为场地,面积约为18500㎡,该项目场地目前正在处于荒废无人管理中,其四周多居住区及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周边人流量大,为该项目提供稳定的人群来源,该地的使用功能主要是为居民学生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能有效缓解当地学生居民的压力。该设计从健康理念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实地调研,以疗愈型公园为切入点,对疗愈型公园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其功能、构成要素和景观设计策略。研究疗愈型景观公园对当代群体的疗愈作用,是否可以通过整合公园中的疗愈要素从而实现达到舒缓当代大众心中压抑的情绪的作用。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康理念下的疗愈型景观公园的设计策略。在设计手法上,本设计运用了多元素空间塑造策略,城市公园疗愈景观设计策略,疗愈型公园景观设计策略同时遵守安全性原则、无障碍性原则、自然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社交化原则五大原则,旨在打造一个基于健康理念下的疗愈型公园。
作品标题:碳蕴园——基于碳中和理念下城市办公园区的景观设计研究
学生姓名:张越/指导老师:唐四维
作品简介:设计提取宋瓷、玉净瓶、多为具象元素进行布局构思,其余各处以山水的城栾叠嶂、禅意、以及生态低碳等抽象元素进行设计,以提升场地土地利用率、解决场地设计理念落后、提高电网服务水平、确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图文编辑:赵燕芳 、马一铭
排版编辑:晏英豪
初审:赵燕芳
复审:王健
终审:何思敏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