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服务 赋能地方发展 巴蜀文化社会服务基地赴纳溪开展智库服务调研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5-11-05 12:43   阅读:   编辑:晏英豪

      10月26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巴蜀文化社会服务基地、媒体与传播系骨干教师余房姝旸、数字媒体艺术系骨干教师饶东杰及学生科研助理一行,应泸州市纳溪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邀请,前往该局开展以“社会服务赋能文旅提质”为核心的交流调研及智库合作洽谈活动。纳溪区文广旅局副局长刘福界、主任张媛与基地师生共同参加座谈,并一同前往重点文旅点位进行实地调研。

      在座谈交流过程中,纳溪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福界围绕地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核心需求,对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进行了详尽介绍。作为川南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关键节点,纳溪区拥有护国战争遗址等红色资源、天仙硐等自然生态资源,以及纳溪民歌、竹编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然而,在文化内涵挖掘、品牌传播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转化、产业数字化升级等方面,纳溪区迫切需要专业智力支持。期望通过校地智库合作,突破发展瓶颈,巩固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巴蜀文化社会服务基地负责人余房姝旸着重介绍了中心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定位与成果,强调基地始终将“服务地方发展、传承巴蜀文化”作为核心使命,深入开展跨媒介传播、文化 IP 开发、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实践,已为多个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升级提供了定制化智库支持。针对纳溪区的发展需求,团队成员从“文化和旅游品牌差异化传播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场化转化路径”“研学产品体系精准构建”“数字文化和旅游场景创新设计”等维度,提出了兼具专业性与可操作性的初步服务方案。


双方就纳溪区智库服务进行洽谈

      双方就智库服务落地事宜达成明确共识,确定了三大核心合作方向:其一,构建常态化的智库服务机制,组建专项服务团队,为纳溪区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涵盖长期咨询、规划编制、项目论证等方面的定制化智力支持;其二,联合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与项目策划工作,聚焦地方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痛点问题,共同推进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品牌形象的升级以及特色产品的创新等重点工作;其三,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及成果转化,借助学校的学科优势,为纳溪区培养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智库研究成果向产业发展实际成效转化,切实达成从“智力输入”到“发展输出”的闭环。

走访三线建设火炬厂旧址

      座谈会结束后,智库团队前往护国战争纪念馆、三线建设火炬厂旧址、凤凰湖景区等地点开展实地调研工作,深入探究文旅资源保护的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以及景区运营的实际需求,以便为后续精准且定制化地开展智库服务收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合影留念

      此次调研洽谈系基地履行高校社会服务职责、强化智库对地方发展赋能的关键实践。双方皆表示,将以此合作为开端,不断深化校地协作,使智库服务与地方需求精准适配,凭借专业智力支撑推动纳溪区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携手谱写高校社会服务与地方文旅发展互利共赢的崭新篇章。

图文编辑:唐艺丹

排版编辑:晏英豪

初审:余房姝旸

复审:王健

终审:何思敏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