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研讨会召开,助力中国学走向世界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5-10-19 13:09   阅读:   编辑:晏英豪

      2025 年 10 月 15 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天府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研讨会” 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天府学研究中心的工作推进会,更是贯彻落实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精神的学习会,为天府学发展凝聚思想共识、明确使命方向。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天府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李后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全球地方学与中国学蓬勃发展,天府学应运而生

      当前,全球 “地方学” 研究热潮涌动,“南京学”“北京学”“巴黎学”“京都学” 等纷纷崛起,通过梳理地域历史文脉、地理特征等,构建具有地域标识的知识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国学” 发展更是备受关注。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于 2025 年 10 月 13 日至 15 日在上海举办,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吸引 50 多个国家约 500 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会,李书磊、陈吉宁出席并讲话。大会贯通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探讨中国道路的文明内涵、经验启示和世界意义,并发布《文明互鉴与世界中国学繁荣发展:上海倡议》。此前的 9 月 26 日,大会会刊《中国学 (中英文)》创刊号发布,该期刊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

      世界中国学源于传统汉学,是全球学术界对中国的系统性研究,涵盖古典文献与现代议题。习近平主席 2023 年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指出 “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在此大背景下,天府学的提出与深化意义深远,成为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府学三大核心价值,赋能发展与学术创新

       李后强在讲话中明确了天府学的现实价值,从三个关键维度进行阐述。

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 “真学问”

      天府学立足四川盆地、聚焦成都平原、辐射西部腹地,并非书斋中的理论探讨,而是回应时代、国家与人民需求。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科学城布局、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等重大战略,它既要解读 “天府之国” 的富庶、宜居与包容,更要解答 “新天府” 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等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为中国学发展贡献智慧。

打破学科壁垒的 “新范式”

      传统学术研究受 “牛顿思维” 局限,难以应对复杂社会系统、生态问题等。天府学以 “量子思维” 为指引,强调整体性、关联性等,打破文史哲与经管法、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等学科壁垒,推动交叉融合,催生原创性成果。

育人才、出成果、攀高峰的 “大平台”

      天府学研究中心不仅致力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申报高级别课题,更注重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助力天府学院发展。鼓励青年学者 “深思多写敢讲”,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声,提出中国原创区域研究理论,同时聚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瓶颈突破等现实难题。

      李后强特别强调,天府学研究需深入学生群体与基层社会,走进社区、乡村、企业和青年中,避免 “数据主义” 陷阱,实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统一,感知社会温度、理解人心。

五大发展方向明确,推动天府学走向国际

      为推动天府学研究中心发展,李后强提出五点希望,为中心未来工作划定路径。

强化问题意识,聚焦 “真问题”

      研究选题对接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杜绝 “为发文章而研究”,确保课题有现实落脚点。力争 2026 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突破,全院动员扩大申报基数,中心实行末尾淘汰制与动态管理。

推动学科交叉,构建 “新团队”

      打破院系界限,组建跨学科攻关小组,鼓励人文学者学习数据技术、理工科专家关注文化语境。计划成立四川省天府学研究会,整合校外力量;在重要学术期刊开设 “天府学” 专栏,要求中心成员每年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聘请民间资深天府学研究者为特约研究员。

注重成果转化,提升 “影响力”

      除学术成果外,着力产出政策建议、社会服务方案与文化传播产品,让成果 “用得上、叫得响、传得开”。近期拟赴上海、南京学习 “中国学”“南京学” 经验,结成学术共同体,积极参与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活动。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 “生力军”

      为青年学者提供成长平台,争取硕士授权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与青年创新基金,支持学者 “走出去” 访学、“请进来” 交流。筹备成立 “天府学丛书” 编委会,出版《天府教育学》《天府文化学》等著作。

拓展国际视野,搭建 “大舞台”

      积极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与海外高校建立联合研究机制,推动天府学研究成果外译出版。持续办好 “天府论坛”,实现大小、内外、动静结合,发布新观点与新发现,引领研究方向,助力中国学发展。

      李后强表示,作为名誉主任,将以 “虚职实干、名誉真干” 的担当,与团队共同推动天府学从地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理解中国区域文明与现代化路径的重要窗口,书写天府学崭新篇章。(文 | 李后强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新闻来源:界面新闻报道《天府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研讨会召开,助力中国学走向世界》https://m.jiemian.com/article/1347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