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联动启新篇 文化赋能助发展 西财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与九三学社共建巴蜀文化社会服务基地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5-07-04 14:31   阅读:   编辑:晏英豪

      2025年6月27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背景下,西南财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与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光华支社正式签约共建"巴蜀文化社会服务基地"。艺术与传媒学院学院副院长刘丽娟,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王林峰,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光华支社主委、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彭珍妮,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光华支社副主委、四川九三创享科技服务有限公司CEO王勃文等领导专家出席签约揭牌仪式,共同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标志着校社协同服务四川文旅强省建设进入新阶段。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光华支社社员、学校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学术交流部部长余房姝旸积极发挥纽带作用,精准对接九三学社智库资源与学院产学研等需求,促成校社双方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达成深度合作。

揭牌与聘书仪式

【高位响应:政治担当融入治蜀兴川大局】

      在签约仪式上,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丽娟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合作是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依托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结合九三学社的智库资源,我们将共同推动巴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西财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丽娟致辞

      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王林峰高度评价此次合作:"基地建设是校社协同服务国家战略的典范,将为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省直工委副主委王林峰发表讲话

      九三学社四川省直光华支社主委彭珍妮在发言中强调:"此次合作开创了民主党派与高校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我们将充分发挥九三学社的科技人才优势,与学院共同打造巴蜀文化研究高地。"她进一步表示:"通过'文化+科技'的融合路径,我们必将为四川文旅强省建设注入新动能。"

省直光华支社主委彭珍妮发表讲话

【创新实践:五维路径彰显校社协同特色】

      在基地建设启动仪式上,艺术与传媒学院与九三学社光华支社共同提出基地建设行动路径,获得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该路径核心在于校社协同:依托徐平、刘丽娟、余房姝旸等专家团队及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系统推进巴蜀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构建文化基因谱系,夯实文旅走廊学术基石;通过科技赋能破圈行动,联动九三创享科技公司与学院VR/AR技术,共同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活化千年巴蜀文明;实施产教融合孵化计划,针对全省文旅资源富集区需求,共建“文创工坊”,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特色文旅产品;启动文化宣传官亮品牌行动,现场聘任徐平教授等社内学者为首批“巴蜀文化宣传官”,以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为阵地打造《寻根巴蜀老场镇文化》系列短视频;并开设“文化科技融合实验班”,整合“九三光华之声大讲堂”资源,实行社校双导师联合授课,培育复合型人才,为行业发展强基固本。

【启航时刻:文化薪火照亮奋进征程】

       在全体嘉宾见证下,艺术与传媒学院学院副院长刘丽娟与支社副主委王勃文共同签署共建协议。鎏金沙缓缓倾泻,"巴蜀文化社会服务基地"金色铭牌在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门前熠熠生辉。随后举行的首期专家讲座上,徐平教授以成都老场镇为例,生动阐释巴蜀乡土文化生命力:"场镇街巷肌理中蕴藏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这正是当代文旅开发的灵魂所在。"现场展示的《老场镇影像志》引得听众驻足品鉴。  

徐平教授做主题讲座

【校社协同:擘画未来赋能文旅强省】

      艺术与传媒学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独特优势,深度参与地方文化建设,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贡献智慧力量。该基地作为校社协同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平台,未来将重点打造文旅智库平台、文化传播引擎、成果转化枢纽和人才实训基地四大功能板块。会后,与会嘉宾移步天府学院美术馆,参观了艺术与传媒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汇报展,对学院在文化创意领域的人才培养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九三学社的合作,在文化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协同发力,通过"学术研究+科技赋能+产业转化"的全链条模式,为四川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与会人员参观艺术与传媒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汇报展

合影留念

编辑:余房姝旸

初审:王健

复审:何思敏

终审:李文波

202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