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当代艺术家谭平受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邀请,为天府师生带来题为《一条线的历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线”为线索,系统梳理了谭平教授四十余年艺术实践中形式与观念的演变历程,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思想与美学的深度对话。

谭平教授为在座师生介绍其艺术作品
谭平教授以其丰富的创作历程为线索,通过《黑海》、《一劃》、《一l》等五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了“线”这一视觉符号如何转化为承载观念的媒介。1985年,谭平教授赴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黑海》系列,通过机械性的重复动作,探索了秩序之美的奥秘;2012年的作品《一劃》则通过在木头上刻划,突破了传统的平面界限,实现了破坏性切割与触觉、空间感知的融合,隐喻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而近年来的新作《一l》则利用多维线条展现了生命的活力。谭教授强调指出,“线不仅是艺术表达的语言,更是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路径”,其作品充分证明了线条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念、从形式美学到哲学观念的升华过程。
谭平教授精彩的讲解之后,本次讲座的学术主持人、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文波分享了她的感受。她认为,从谭平教授的分享中,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创作其实并非那么高深,哪怕是一支刻刀,一张纸,一瓶墨汁,就能够展现出艺术的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这可以很好的启发同学们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打开思路。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文波分享
在互动环节,学生围绕“极简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东方美学与西方艺术思潮的交融”等问题踊跃提问。谭平教授以“实验精神”为核心,鼓励学生突破媒介界限,将传统文化基因融入当代艺术表达。他提出,“艺术创作需要保持儿童般的纯粹冲动,同时注入理性的技术判断”。



讲座互动环节
本次讲座不仅勾勒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更深刻启发了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实践方向。谭平教授通过自身创作历程,传递了“在限制中寻找自由”的艺术哲学,激励学子以创新精神探索跨学科融合。
学生们纷纷表示,讲座拓宽了他们对艺术本质的认知,未来将更主动地打破固有框架,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中寻找个人表达的新路径。正如谭平教授所言:“一条线可以是记忆的载体、时间的刻度,更是打开无限可能的钥匙。”这场讲座,无疑为青年学子的艺术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讲座现场合影
文字编辑:雷琴 李佳阳
图片编辑:李英豪
初审:王健
复审:晏英豪
终审:何思敏
2025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