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开展“智能驱动,科研赋能——AI助力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会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5-03-31 08:00   阅读:   编辑:吴凯

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与科研工作的融合,提升辅导员队伍科研创新能力。艺术与传媒学院于3月26日在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校区(东区)美术馆会议室召开“智能驱动,科研赋能——AI助力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会。会议邀请辅导员陈思作主题分享,学院分党委书记彭雯秀,副书记林琳、马俊,及学院全体辅导员参会。

培训会现场

培训会现场

陈思进行分享

陈思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切入,系统梳理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核心能力对科研范式的革新作用。她指出,当前高校科研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成果转化低效、传统方法局限”三大痛点,而AI技术正成为破局关键。她强调:“全球80%的顶尖研究已深度融入AI工具,辅导员需主动拥抱智能技术,从数据驱动中挖掘科研创新潜力。”结合教育数字化政策导向,她提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针对辅导员科研时间碎片化、跨学科需求强的特点,陈思提出“三维提效法”。一是工具层,建立“AI工具库”,实现重复性工作自动化;二是方法层,掌握Prompt工程技巧,精准调用AI完成日常文字工作的初稿;三是认知层,培养“数据思维”,在分析学生行为数据时融合教育规律与AI洞察。

艺术与传媒学院分党委书记彭雯秀作总结

学院分党委书记彭雯秀在总结中强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了“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这一重要任务,将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教育变革的核心引擎,明确提出要深化技术应用、创新教育形态。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科研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育人质量的突破。当前,AI在数据分析、文献检索、课题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为辅导员突破科研瓶颈、实现高效创新提供了全新路径。本次培训会正是对这一方向的积极响应,旨在推动学院辅导员队伍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辅导员队伍要正确认识到AI时代赋予的教育意义,要深化技术应用,开展‘AI+教育’系列工作坊,培育复合型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将AI技术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创新引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势不可挡。全体辅导员要以本次培训为起点,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科研赋能育人实践,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此次“智能驱动,科研赋能”培训既拓宽了技术视野,又提供了实用工具包,尤其在跨学科协作与伦理风险防控方面使老师们收获颇丰。艺术与传媒学院将通过项目孵化、导师结对等方式,持续赋能辅导员科研能力建设。

编辑:刘幸

初审:施倩

复审:林琳

终审:彭雯秀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