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 数字激活范家大院,创新赋能文化传承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5-04-01 14:59   阅读:   编辑:晏英豪

      在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御营镇响石村,坐落着一座名为范家大院的历史建筑。该建筑由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后代于清朝雍正年间耗时十余年精心构筑,为德阳地区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清代民居及客家式院落。然而,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范家大院遭遇了建设与传播方面的滞后问题。

      在2024年12月举办的四川省第二届职工创新大赛中,学校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设计系数字空间教研室的团队凭借《德阳范家大院数字活化项目》荣获优胜奖项。该项目运用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深入探究了范家大院的历史底蕴、建筑风格及其文化价值,并以数字化手段进行了再现与展示。

      项目核心推动者刘丽娟老师带领团队,通过跨学科合作,成功将范家大院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自项目实施以来,团队完成了数字化存档,运用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导览等技术,提升了游客体验感,让参观者能更直观感受文化魅力。同时,通过制作旅游地图、设计品牌形象、策划在线教育资源等,优化了旅游管理,提高了景区运营效率,有力支持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年均节创经济效益达 10 万余元。

刘丽娟团队了解范家大院历史

      尽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特别是在精确数字化展现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构造方面,团队成员中的建筑测绘专家、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交互体验设计师等凭借各自的专业技能,通过紧密的沟通与协作,持续改进方案。为了确保数字建模的精确性,团队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核实,提升了AR场景的同步性能,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空间的无缝对接。在传播方面,跨越了地理界限,让更多人能够通过“云”游的方式体验范家大院;在创新方面,将传统家训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视觉识别系统。

      作为高等教育的从业者,团队成员深刻理解科研与教学的互补关系。他们致力于将创新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潜能。刘丽娟老师将她关于无人机技术在传统村落数字景观重建方面的实践经验引入课堂,设计了专业实践课程,指导学生操作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并学习图像处理与景观数字化重建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团队成员饶东杰老师将范家大院项目以及石刻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带入教学,增加了创意启发环节;杨晗老师则将范家大院项目的经验融入《文博空间设计》课程中,激励学生探索数字展示的新方法。

刘丽娟老师实地走访调研

       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学术平台,以开展创新课程和实践项目,并给予了相应的学术资金支持。同时,学校也为学生构建了创新训练和竞赛平台,并与行业及科研机构展开合作,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和工作坊,开展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未来,项目团队有意扩展数字化活动内容及其覆盖范围,引入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并对互动体验进行优化,使游客成为文化探索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此外,创新团队计划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拓展至更多文化遗产景点,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提供定制化的导览服务、智能问答系统,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提升景区的管理效率,从而使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


文字编辑:蒋洁

图片提供:刘丽娟

初审:余江萍

复审:王健

终审:何思敏

202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