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受邀参与 “AI 旋涡” 数字艺术展学术论坛成果报告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5-03-08 14:51   阅读:   编辑:晏英豪

       3月1日,由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导,联合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德阳数字人文与艺术研究中心及广汇美术馆共同主办的“AI漩涡数字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在成都广汇美术馆隆重举行。 此次论坛以广汇美术馆馆藏的 “十一大家” 经典作品为创作起点,致力于探寻中国现当代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全新发展方向。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刘丹及专业教师饶东杰、张昂霄、张淼茹等人受邀参加本次活动。

       在论坛的主旨发言环节中,文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支宇,四川大学设计史及理论博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副教授刘丽娟,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讲师余房姝旸三位学者依次发表演讲。他们从不同专业视角,深入探讨了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融合。在分享过程中,各位学者们不仅展示各自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行业动态,还凭借自身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具有专业性的见解,并强调大众需要紧跟AI领域的前沿方向,为在场学者们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切实推动AI技术在艺术创作实际场景中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积极参与了圆桌论坛,围绕三大核心议题——“数传民韵:生成式 AI 驱动下的巴蜀民俗叙事重构与数字传承”、“灵境在现:AIGC 协作下的巴蜀文化遗产的数字图景构建”、“异构共生:AIGC 支持下的地标建筑文化基因解码与创新表达”,与学术界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AI技术赋能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潜在路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圆桌论坛发言

       本次展览汇集前沿AI数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创新方式突破传统创作范式,重构美学体系的既有框架。通过艺术家与人工智能的协作实践,展览构建出融合科技特质的新型视觉语言体系,带领观众进入实验性美学探索的新维度。策展理念强调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美学的有机融合,其中AI技术的创造性应用构成核心亮点——不仅实现黄宾虹、徐悲鸿等大师笔墨技法的精准数字化复刻,更通过算法迭代生成具有大师艺术基因的全新创作。这场展览既带来突破性的视觉体验,更引发关于艺术本体论与技术伦理的深层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张淼茹——作品《山水·城·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张淼茹——作品《时空旅者》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张淼茹——作品《诗词成都》

参会嘉宾全体合影

       此次"智创巴蜀·艺技共生"学术论坛系统展示了AI对艺术创作范式的革新,展览环节通过虚实交互装置、生成式艺术作品及文物数字化成果,构建多维观展体验,引发学院师生对人工智能时代艺术本质与文化伦理的思考。本次展览和论坛也为青年艺术创作者们提供了新型技术工具与艺术表达方式, 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数字化创新路径,激发了大家跨学科探索热情。


图文编辑:张淼茹

排版编辑:晏英豪

初审: 张超然

复审: 徐茹

终审:何思敏

2025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