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李扬、教师谷姣共同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前往宜宾市珙县,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展开乡野调研。
“珙韵苗蓝”乡野调研团队成员由艺术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学生和创新班学子共同组成。 调研团队紧密围绕当地政府的发展需求,发挥团队成员在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致力于推动珙县苗族蜡染特色IP的塑造。团队期望通过田野调查多维度地挖掘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掌握一手资料,进一步探索苗族蜡染如何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焕发新生,开拓出既承载中华文化精髓、又彰显中国精神的新文化符号与创意产品。
珙县苗族蜡染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及其文化价值已获得普遍认同。2008年,珙县苗族蜡染被珙县人民政府认定为“珙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宜宾市人民政府亦将其列为“宜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进一步确认其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技艺)荣幸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第三批入选项目,这象征着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国家级的高度重视。为了更深入地体验珙县苗族蜡染的艺术之美,并探究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潜力,团队亲赴现场进行拍摄、收集蜡染纹样,亲身实践蜡染技艺,与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并走访校园,积极参与相关文化活动。

出行合影
在调研阶段,项目团队首站访问了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宗会,作为苗族蜡染技艺的杰出代表,亲自为项目团队进行授课和指导。他从多个维度深入阐释了蜡染技艺的核心要义,为团队的设计需求提供了全面且深刻的启示。此外,为深入探究当地蜡染技艺的发展需求,团队成员胡渊文同学对还熊宗会进行了专题采访。

交流现场

胡渊文同学专访非遗传承人
调研第二站目的地为珙县罗渡苗族乡小学。同学们与当地蜡染技艺的传承者王永术就“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活动的构思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亲身体验了该校的蜡染美育教学活动,为即将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进天府”项目奠定了的基础。

与校园蜡染传承人王永术合影

蜡染美育教学实践活动现场
在调研的过程中,同学们还有幸参与了珙县首届“绷鼓节”。这项活动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与苗族同胞深入交流的机会,还让同学们对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多的认识,提升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热情。

“绷鼓节”现场
本次调研活动聚焦珙县苗族蜡染技艺, 目的在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途径,挖掘苗族蜡染的独有美学特质和文化内涵,进而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转化为融合现代审美和创新元素的文化商品。同时,项目团队将持续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通过开展包括学术研究、校地合作以及教学实践在内的多样化活动,深化相关工作,积极推广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文字编辑:王艺都、胡渊文、郑子怡、熊昕
图片编辑:雷琳琏、谭开令
排版编辑:晏英豪
初审:赵燕芳
复审:王健
终审:何思敏
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