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未来—中国文化数字艺术诠释:艺术与传媒学院“未来媒体实验室”工作坊NO.6成功举办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4-11-11 19:30   阅读:   编辑:晏英豪

       10月21日,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荣幸邀请到台湾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文化遗产数字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实验艺术学院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林俊廷教授,以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张小涛博士,在成都东校区238教室成功举办主题为“过去的未来—中国文化的数字艺术诠释”工作坊NO.6活动讲座。该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上午场,林俊廷教授与师生们分享新媒体艺术作品和创作经验;下午场,则是师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两位专家进行点评和交流。学院院长李文波、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刘丹、视觉传达系主任李扬、艺术教育系主任吕康佑等多位专业教师参与此次讲座。

 

林俊廷教授讲座现场

       首先,林俊廷教授分享了他自己学习经历以及所获得荣誉。随后,他介绍近年来创作的几部重要新媒体艺术作品: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的“山水觉─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新媒体艺术特展”、2021年《回眸》和《响》、2023年《灵境》、成都双年展展出的作品《六合》以及2024年的《众神之门》等。林教授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新媒体艺术作品创作思路和理念,简要阐述出深厚中国历史文化与数字艺术相融合,并强调这种融合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他指出,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门结合艺术创意和技术应用的交叉学科,正在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通过数字艺术,我们能够以全新视角和方式重新诠释中国文化精粹,赋予其新生命力。

 

《富春山居图》新媒体艺术作品

       接着,林俊廷教授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如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他提到,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保存和传承文化遗产,还有助于通过创新手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数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但能够在视觉上给人带来震撼,而且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共鸣。

 

新媒体非遗艺术作品

 

       林俊廷教授不仅对作品的详细解读,还提出多项前沿概念,如“商业空间成为文化载体”、“新媒体艺术+”、“新文物”以及“新时尚”等。他强调新媒体艺术在商业领域中的潜力,认为商业空间可以通过与新媒体艺术结合,转化为一种文化传播平台;同时,数字技术不仅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诠释方式,还可以通过与当代时尚融合,打造全新文化潮流,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广阔的艺术创作视野。                                

 

俊廷教授提出前沿概念

       在讲座的尾声,学生们踊跃向林俊廷教授提出问题,现场气氛活跃。林教授特别探讨创作过程中形式与精神的关系、工具与创意的融合,以及工匠与艺术家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张小涛博士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必须增进与国际社会的沟通与交流,以促进艺术的持续创新和进步。

 

师生提问现场

       在下午的活动中,杨丹与秦宇诗等教师和学生们积极分享各自的数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横跨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张小涛博士和林俊廷教授对每件作品都进行详细点评,他们既赞扬作品亮点,也对需要改进地方提出建议。张小涛博士强调,创意是艺术创作的灵魂,设计思维需要找到作品的“龙头”,并以此为核心展开创作;林俊廷教授则生动地比喻创意思维就像一颗颗珍珠,创作者的任务是将这些珍珠串成一条精美的项链。两位老师的建议不仅为学生们提供实践上的指导,也为他们未来创作道路指明了方向。

师生作品分享

 

专家与师生合影

       此次工作坊活动讲座不仅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一次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进一步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和数字艺术结合的兴趣和热情。未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师生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创作出更多的数字艺术作品,为中国文化传承和创新注入新活力与贡献力量。

 

文字编辑:张程 高宇婷

图片编辑:高宇婷

排版编辑:晏英豪

初审:张超然

复审:徐茹

终审:何思敏

2024年 10月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