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师|西财天府城乡社区营造研究中心师生参加“城市有机更新,向【新】逐【绿】”主题论坛活动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4-10-22 18:44   阅读:   编辑:晏英豪

       近日,学院西财天府城乡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的杨潇涵、张杰两位老师受邀参加“城市有机更新,向【新】逐【绿】”主题讲座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成都市规划馆参加由由成都市美学协会,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南分院共同举办。

   

研究中心师生合影

       活动开始,中国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张佳,向来宾介绍了中国城市规划实施分会在城市更新领域持续开展的更新规划实施理论方法、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公共政策、评估评价等研究实践。他讲述了此次专题论坛的背景与主旨,并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思想碰撞、专业交流,为成都乃至全国的城市更新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城市更新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张佳副主任致辞

       本次论坛活动邀请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清勤;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城市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凡;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建筑师蒲建聿;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所长兼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姚南。

 王清勤作主题报告

       在本次论坛活动中,主办方荣幸地邀请到了多位重量级嘉宾进行分享。首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清勤先生,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既有城市住区和既有建筑的绿色低碳改造》的报告。他深入剖析了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必然趋势,强调了这一路径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蒲建聿作主题报告

       接下来,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建筑师蒲建聿先生,也在《赓续文脉,焕新气象-历史城区城市更新实践》的报告中,分享了他在历史城区更新方面的独到见解。他强调了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冯凡现场讲解

       此外,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来城市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冯凡先生,以《繁花涌现-城市更新的底层逻辑》为题,为我们揭示了城市更新的深层次机制。他巧妙地将涌现理论应用于城市发展领域,阐述了多样性、局部互动、自组织、反馈循环、边缘地带创新以及临界点突变等概念在城市更新中的核心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最后,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所长兼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姚南先生,带来了《实践成都社区微更新实践探索》的报告。他针对当前城市更新中存在的“新而不兴”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总结了城市更新涌现的七项基本规律,为我们的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圆桌论坛会议现场

       讲座活动结束后,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薛晖主持开展了圆桌论坛。圆桌沙龙对谈中,刘寿松认为城市更新包含刚性改造和柔性更新,刚柔并济才能构成韧性城市。而在进行柔性更新的过程中一是要关注艺术与技术的交流碰撞,二是要着眼数量向质量的优化更迭,三是要关注生存与生活的和谐。

       成都文旅集团总建筑师刘欣提出建议逆向推导城市更新规划方案,从运营出发思考策划,从策划反推规划。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观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宋宁宁从景观专业角度出发,分别从城市文旅逻辑、运营思维前置、场景回归人本、更新改造策略四个方面分享观点。成都设计咨询集团咨策分公司副总经理涂少华结合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人达峰、房达峰、债达峰、碳达峰”四个拐点的叠加期对城市建设工作的提出的新要求,其认为城市更新工作底层逻辑。

       通过参与本次活动,师生们通过聆听专家们卓越的成果和深刻的见解,不仅增强了我系师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为我系教师在《城市更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理论基础,为课程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图文编辑:杨潇涵

排版编辑:晏英豪

初审:谭智文

复审:王健

终审:何思敏

2024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