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博物馆《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展览分享 ——张小涛博士系列讲座之二
art.tfswufe.edu.cn   发布时间:2022-06-24 19:48   阅读:   编辑:向桦

 5月27日,老师和同学们再次齐聚238教室,一同聆听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和网络与新媒体的专业带头人、特聘教授张小涛系列讲座——贵州省博物馆《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展览活动的介绍和分析。

张小涛讲座现场

 238教室因张小涛老师座无虚席,“看来我们的讲座很受欢迎啊,比之前多了那么多同学”,幽默诙谐的张老师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开启新一轮的讲座。

 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结合

 讲座开始,张小涛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展览为什么要称为裂变?在同学们各种猜测声中,张小涛给出了官方答案:“其实我们团队是借鉴了生物学当中的细胞裂变和物理学中的原子裂变反应这两个概念。”裂变本来有多种含义,张小涛老师希望展览热度能够如细胞般呈指数级增长,让数字艺术的影响力如原子裂变反应般剧烈,并将传统和现代科技相融合,把中国化推向世界,这便是张小涛的初衷。

 “蜂巢”式展览

 讲座中,张小涛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展览的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古物新生:考古学与数字艺术的融合;第二单元后生命意向:人与自然、社会、科技的连接;第三单元合成人间:虚拟现实与现实人间的关联;第四单元算法图像:数字艺术的意义。既有绘画装置、数字艺术动画、概念摄影,也有影像装置、动力装置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汇集数字、历史、文物、遗址、古代艺术、生物、宇宙等内容的跨界碰撞新体验。

 同时,张小涛老师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了参展的部分艺术家。各国艺术家的数字艺术动画创作百花齐放,将讲座推向了高潮,而艺术家们的排列连接方式的形状像蜂巢,所以便称展览为“蜂巢”。

张小涛老师回答同学们提问

 背后的隐藏考验

 “这不仅是贵州省博物馆的首次,也是贵州省首次举办的国际数字艺术展。”张小涛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展览背后的细节,展览的空间设计、空间布局、展厅模型、展厅点位图、作品摆放的最佳状态在张小涛的讲述中再次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

 讲座临近末尾,张小涛还分享了他的书单,他呼吁大家积极阅读,积累并逐步自己。他还鼓励同学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能改变”。同学们也用热烈的掌声,来表达对张小涛老师的感谢。

 最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文波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她指出这是一场信息量满满,收获颇丰的讲座,张小涛老师强调各学科知识的“融合”与思维的“万物互联”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问迹于历史与自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容的人。

 

艺术设计学院融媒体中心:桂瑞蔚 王睿祥

图片:方宇

审核:王健

2022年6月23日